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但在利率下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下,2024年银行业要平衡规模和效益面临考验。
日前,邮储银行在这样的环境中交出了一份“逆周期”答卷:2024年,该行资产规模突破17万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83%,实现利润总额945.92亿元,同比增长3.27%,净息差1.87%稳居行业前列。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邮储银行对“长期主义”的坚守——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量价险”均衡优化。正如该行董事长郑国雨所言:“因势而变、顺势而行。”

净息差1.87%“稳”字诀:
“量价险”均衡优化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核心目标是在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寻找平衡。
面对LPR(货币市场报价利率)、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报行合一”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2024年邮储银行不仅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更以1.87%的净息差水平领跑,其秘诀在于“稳净息、提非息”的双轮驱动策略。
截至2024年年末,邮储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7万亿元,达17.08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8.64%;其中客户贷款总额8.91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9.38%。负债总额突破16万亿元,达16.05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8.69%;其中客户存款15.29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9.54%。
稳健增长得益于邮储银行扎根实体经济沃土,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介绍称,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金融需求变化,邮储银行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倾心落实“五篇大文章”,实现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的共赢。
在普惠金融方面,邮储银行加快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流程重塑,致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普惠金融标杆行;涉农贷款余额、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均超过12%。在科技金融方面,该行创新“技术流”评价体系、优化“U益创”产品体系、打造“政企研投”生态圈;服务科技型企业超9万户,增长超过30%,融资余额突破5000亿元,增长超过40%。在数字金融方面,邮储银行上线新一代公司业务核心系统等449项工程,发布自有大模型“邮智”,自主研发系统占比提升至80%。在绿色金融方面,2024年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增长22.55%,帮助1.1万家企业完成碳核算,明晟ESG评级提升至AA级。在养老金融方面,邮储银行构建“三横三纵”服务体系,个人养老金账户全面推广,金融社保卡结存1.28亿张,服务55岁以上中老年客户超过2.8亿户。
规模增长带动邮储银行利息净收入增加,2024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861.23亿元,同比增长1.53%。
非息收入方面,邮储银行强化投研引领,紧盯市场变化,优化非信贷业务结构,尤其是聚焦打造金融市场差异化增长极。报告期内,邮储银行非息收入规模626.52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其他非利息净收入373.70亿元,同比增加49.18亿元,增长15.15%。
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并未以牺牲风险控制为代价换取增长。截至2024年年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以内,拨备覆盖率286.15%。2024年,邮储银行立足长期主义,合理平衡“量价险”协调发展,深化风险调整后收益率(RAROC)在资源配置中的应用,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聚焦客户需求:
从“规模红利”到“价值挖掘”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邮储银行业务创新的底层逻辑。
从零售到对公,从城市到乡村,邮储银行正在将近4万网点、超6.7亿个人客户、180万公司客户的庞大基数,转化为“生态级”服务能力。
在零售金融业务方面,长板持续巩固。截至2024年年末,邮储银行个人存款13.63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加1.13万亿元;个人贷款4.77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加0.30万亿元,消费贷款增长超1300亿元,其中房贷增量领跑国有大行;管理个人客户资产(AUM)规模达到16.69万亿元,富嘉、鼎福客户分别增长17.60%、26.91%。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依靠“存款立行”的传统优势,更源于对客户分层经营的精细化策略。
报告期内,邮储银行提升个人金融业务的针对性、增强可得性、拓展综合性。深耕政务、民生类项目,建立GBC联动机制,以代发为突破口,打通客户服务全链条;围绕客户资金结算、资产配置和信贷等需求,完善客户全产品体系,以优质产品服务满足客户综合金融需求;构建全方位触达体系,线上实施“手机银行赶超行动”,形成以手机银行为主的统一运营布局,线下以“网点效能跃升行动”为抓手,推动网点综合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渠道的专业服务。
在公司金融业务方面,快速补强。截至2024年年末,该行公司业务贷、存款均增长近14%,增速领跑;客户数量超过180万、连续4年新增超过30万户,其中主办行客户增长超过110%;FPA突破5.5万亿元,增长近19%。
当传统对公业务陷入“价格战”,邮储银行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深度绑定产业链,做企业的战略伙伴。2024年,邮储银行全力推动“公司业务提升行动”,加快公私联动,沿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开发,做大公司客户基础;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大客群,研发专属产品、优化专属政策、建强服务体系;深化“1+N”综合金融服务,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延伸资金融通、财富管理等多元服务链条。
在资金管理业务方面,亮点纷呈。截至2024年年末,邮储银行资金业务资产规模6.84万亿元,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政府债券投资规模增长21.21%,债券做市交易量突破万亿元;同业客户合作数量超过3,300家,“邮你同赢”平台累计交易量超5万亿元;托管规模突破5万亿元,中邮理财规模增长32%,增幅居国有大行前列。

向“新”求变:
刀刃向内改革激发“新动能”
既要低头赶路,也要抬头看天。面对新的经营环境,这家年轻的国有大行,正通过组织架构、激励机制、数智化等全方位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推动组织架构改革,激发转型活力。邮储银行打破传统模式束缚,重构新型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总、分、支三级机构改革,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构建与市场竞争、高效运营、一流现代银行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架构。
推动网点经营改革,提升服务能力。邮储银行充分发挥网点的地缘亲缘优势,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叠加金融服务,推动存量升级;围绕经济活跃度高、主体多、场景鲜明的重点地区、重要园区街区社区进行“建迁改撤”,优化网点布局;探索实施“扁平化”管理改革,优化分行业务管理职责,缩短管理链条,完善支撑机制,强化一线营销力量。
推动激励机制改革,凝聚发展合力。邮储银行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基层减负赋能,凝聚发展合力;综合使用FTP、利率管理、额度管理、定价授权等工具,加强战略执行,优化业务布局,引导均衡发展;以综合收益为纲优化绩效管理,推动从“做业务”向“为客户”转变。
推动数智化转型改革,强化创新实力。邮储银行坚持“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和“智能化传统银行重塑”并行,围绕“好用、易用、愿用”的需求导向,夯实基础底座、强化科技应用、加快创新突破,推动前台业务敏捷化、中台风控智能化、后台运营集约化,实现客户服务与员工效能双提升,以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驱动新的增长;盘活全行数据资产,完善“全面、全程、全时、全域”风险管理体系,锻造智能风控核心竞争力。
2024年,邮储银行成本收入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刀刃向内的改革,正在释放真金白银的效益。
从“规模至上”到“均衡发展”,从“网点红利”到“生态赋能”,这家18岁的银行正在证明,长期主义是让每一份坚持都成为未来的伏笔。2025年,邮储银行将在此基础上,以落实“五篇大文章”为主线,全方位融入国家发展宏伟蓝图,积极拓展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领域,在服务经济社会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