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打破行政壁垒,云贵两村“跨界说事小院”破解跨省治理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1:00:00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贵州和云南的边界村搞了件“大事”!

贵州省盘州市石桥镇普彝村和云南省富源县富村镇团山村,虽然分属两省,但仅一河之隔,两村村民交叉居住,村容村貌、产业发展、跨省纠纷等都是两地的难点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两地协商通过定期召开“跨界说事小院”开展群众议事,广泛听取民意,创新实施“组织共建、发展共谋、区域共治、成果共享”的“四共”模式,共同探索出了一条跨省界的农村治理新路径。

云南省富源县富村镇团山村村民邹永清

“从云南(团山村)到贵州(普彝村)这条路是修好了,但是晚上行走不方便,没有路灯,希望你们把这个路灯安装一下。”云南省富源县富村镇团山村村民邹永清说。

贵州省盘州市石桥镇普彝村村民汤学英

贵州省盘州市石桥镇普彝村村民汤学英说:“我们普彝这条河道,30多年没修了,现在河堤倒的倒、塌的塌,每年涨水的时候把庄家就全部淹了,希望你们协商一下把它修理好。”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团山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木多

“我们通过这个院坝会和到农户家入户走访,听取了老百姓的意见并分类汇总,对群众提出的河堤修建以及路灯安装,我们两边村委会将积极申报项目,及时解决。”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团山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木多说。

不仅如此,两地还从两村村干部、党员、寨老中选懂法律、懂政策、明事理、有威望的20多人组建了联防联控队伍。今年以来已开展联合摸排7次,成功调解4起跨省纠纷。

在横跨云贵两省的薄荷种植基地里,云南种植户赵龙正忙着收割薄荷,因为气候条件等优势,赵龙的薄荷每年可以收6茬,用水量非常的大,以前没有单独的灌溉出水口,每次浇灌都需要从河里抽水,电费成为支出大头。

薄荷种植基地负责人赵龙

“以前办证要云南、贵州两边跑,但现在过来(贵州)这边创业,两边的村委会帮我协调得很好,一天不到就把事办好了,去年贵州把水渠修好帮我也开了个接口,每年光电费就能帮我节约好几万块钱。”薄荷种植基地负责人赵龙说。

据了解,像赵龙这样跨省流转土地进行种植的大户已有10户落户普彝村,带动了两村100多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两地还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签订合同等方式构建起资源互惠、农民增收的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丰富两地村民的文体生活,普彝村和团山村还分别立项准备在各自村内修建文体广场。未来,这里将呈现出“贵州人晚饭后去云南跳舞,云南人晨练时到贵州打球”的和谐生活场景。

贵州省盘州市石桥镇党委书记谢承瑾

“我们石桥镇地处云贵两省交界,辖区内有十个村与云南接壤,近年来,石桥镇主动作为,探索性开展跨省‘四共’工作模式,在组织共建、发展共谋、区域共治、成果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富民、和谐共享等一体化发展,让省级边界共建共治上一个新的台阶。”贵州省盘州市石桥镇党委书记谢承瑾介绍道。

盘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邹兴乐 许丹 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