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三农”向好,底盘夯实,全局主动。5月7日召开的洛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全市“三农”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年乡村振兴重点任务。

“三农”向好,底盘夯实,全局主动。5月7日召开的洛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全市“三农”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年乡村振兴重点任务。
去年,洛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聚焦“151”工作举措、抓实“4+2”阶段性重点工作,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全域谋划52个示范区、283个发展组团,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6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会议部署,洛阳市将紧盯“十五五”乡村振兴规划和2035年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战略目标,坚持以集中连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线,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

夯实三项基础
●粮食安全守底线。坚持稳面积和提单产两手发力,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力争总产达到50亿斤。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9.9万亩建设任务夏收后全部开工。结合故县灌区、前坪灌区等项目建设,做好新增高标准农田项目谋划。稳步提升“菜篮子”保供水平,肉蛋奶、蔬菜、水产品产量分别锁定50万吨、290万吨、2.7万吨。
●脱贫攻坚稳衔接。开展“十类重点群体”动态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注重扶智扶志相结合,全市年度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20.5万人以上。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确保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60%。
●守牢风险底线。强化底线思维,做好气象灾害防范,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统筹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聚焦三项重点
●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建强农业产业链,全年绿色杂粮、中药材、食用菌、林果产量分别达到90万吨、25万吨、130万吨、40万吨,助推产业发展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化、智慧化、品牌化。加快推进汝阳香菇、孟津奶业、嵩县中药材等3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业产业化企业梯度培育,2025年新认定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0家以上。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2035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目标,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时序,力争利用10年时间,覆盖所有行政村。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集中供水规模化,年底前全面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专业化管护,实现可持续运营。开展农村“次差路”整治攻坚,提升农村公路300公里。统筹县域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整合农村教学点97个。建成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实现公有产权卫生室全覆盖。推进2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120个示范性标准化村级养老服务站点。
●全域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强化基层治理“五基四化”,整顿195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建设乡村数字治理平台,推广“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全面推广“合作共建”“公建民营”“场所换服务”等运营模式,完成150个乡里中心提质升级。

推进三项攻坚
●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以富民增收为核心目标,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南部生态发展区主攻特色种养、农文旅融合,环都市区聚焦精深加工,都市核心区重点发展城郊型乡村产业。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培训14.7万人次。
●全力推进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嵩县环陆浑湖先导区重点打造中药材GAP基地、沉浸式商业街区等标杆项目,构建农旅康养综合体;新安千年樱红先导区重点建设数字樱桃基地、万亩提质工程,培育“樱桃+”全产业链。栾川县老君山高端民宿示范区重点推进商文旅综合体、健身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宜阳县麦椒产业示范区重点抓好农事服务中心和粮食烘干中心项目建设。涧西区近郊特色种植示范区重点实施大营现代产业园、辛店林果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以产业为纽带推进人居环境提升。
●深化农村领域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用好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资产参股“四种路径”,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新安、洛宁、栾川国家第二批农村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积极开展孟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积极盘活村集体闲置和低效资产。(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学锋 白云飞 孙小蕊 文/图)
来源:洛阳网
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