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学校“让学生眼中有光:‘144N太阳花’中学优质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探索”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筹备团队于2019年4月酝酿构思综合改革,历经5年艰苦探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144N太阳花”综合改革模型。学校以“让学生眼中有光”为办学理念,将“太阳花”校园景观融入教育实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矢志为国培育兼具“中国心”“民族情”“栋梁志”“创新魂”“实践力”“全球观”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战略作出巴蜀贡献。
以“光”暖人 突出“一统四域”治理体系
学校聚焦“太阳花”的魂、根、杆、壤,以党建为魂,向阳领航,建立“一统、四育、五清”制度,绽放清廉之光;以制度立校为根,扎根筑光,首创太阳花“光合结构”组织架构,建立“阳光议事会”、制定“太阳花年级责任制”等53项管理制度,筑牢规范之光;以管理者为杆,挺膺担当,构建“向阳四中心”(课程研发中心+阳光成长中心+光合共育中心+光照评价中心)统筹管理机制,传递效能之光;以治理环境为壤,沃壤造光,打造“追光长廊”“向阳花圃”等“太阳花”校园景观,营造“人人皆光、处处皆暖、时时皆情”氛围,系列措施持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让学生看见“治理之善”,沐浴治理之光。
以“光”育人 创新“五维一体”协同机制
学校坚持以契约为抓手,增加协同黏度,拓展协同广度。“光脉相连”引领集团协同,实施“五同步”“九统一”;“光暖共育”夯实家校协同,举办“开放日”等活动708场;“光引未来”构建大中协同,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等活动91次;“光聚资源”助力校政协同,搭建“小平实验室”等平台14个;“光融多元”推动国际协同,开设“国际课程中心”。系列措施提升学校协同能力,让学生体悟“天地之宽”,领略榜样之光。
以“光”启人 探索“三三三”教学路径
学校创立“三三三”教学模式。通过追光成长教育,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关键三能力。通过光合共生,融合开发“向阳特色课程群”,首创“三向融合”课程。通过聚光同行,强化管理、教学、科研“三团队”融合互补,搭建太阳花教师学院分层培训教师。系列举措有效提升学校教学能力,让学生沉浸“教学之美”,涵养教学之光。
以“光”润人 构建“点亮太阳花”多元评价机制
学校聚焦“太阳花”的根、叶、盘、籽、朵,对应品德修养、社会实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5项核心内容,修订实施课堂表现等8项评价机制,系统建构“点亮太阳花”多元评价指标体系。首创以“追光力”“扎根力”“共生力”“传粉力”“绽放力”为核心的五维“向阳素养”评价体系,构建学生成长可视化光谱手册,让评价更全面、公正,让学生感受“评价之公”。
学校“144N太阳花”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学生屡获佳绩,2人获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0人次进入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获国际奖项12项、国家和市区级奖项多项。
学校教师成长迅速,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数量大幅增加,从建校初期的8人增长到102人;获国家级奖项82项、省部级奖项320人次,发表专著33本、论文293篇,承担40项课题研究。
学校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升,获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重庆市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重庆市高中校本教研基地、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等荣誉;学校办学质量连续2年获评高新区考核一等奖。学校办学成果在全国8个省市20余所中学试点应用,反馈良好,先后被多家主流新闻媒体深入报道107次,浏览量超1000万。
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的“144N太阳花”综合改革实践,为中学优质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打破了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提升开辟了新路径。未来,学校这朵“太阳花”将绽放得更加绚烂,照亮更多学子的成长之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赵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