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渐成趋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09:19:00    

中经记者 陈婷 赵毅 广州报道

养老问题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牵着经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跨境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中,‘跨境养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粤港澳三地携手合作,进行了多项探索,致力在大湾区建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养老生态圈。”近日,安永华南区主管合伙人黄寅在“大湾区跨境养老融通、创新、未来”研讨会上对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表示。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养老相关政策,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发展银发经济。今年广东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要继续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其中养老工程被放在首位。

安永发布的《大湾区跨境养老的探索——融通、创新、未来》报告显示,从2019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到近年港澳跨境养老政策加快落实配合,均体现出跨境养老的趋势及发展。

“跨境养老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课题,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粤港澳三地正加速优势互补,推进养老服务的一体化合作。在探索跨境养老产业发展方面,医疗保障、养老金融及创新养老成为关键环节。”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服务合伙人冯幸致表示。

上述安永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10年至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人口老龄化加重,尤其以香港及澳门的升幅最为显著,将对本地医疗和养老产生较大需求。

早在2020年,国务院同意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有效地将内地药品监管体系与港澳药品监管体系进行衔接,广东省将此项监管创新举措称为“港澳药械通”政策。截至2024年年底,“港澳药械通”政策下已有45家指定医疗机构,97种药械获批,惠及居民近万人次。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审计服务合伙人胡嘉丽表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业态多元、产业链长,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不但可以借助私人市场的力量来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公共财政造成的负担,还可为产业多元化发展开辟新方向。

在政策层面不断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开放合作,共同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医疗领域相关保障制度融合,建立跨境资源共享平台。“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急需的港澳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大湾区内地指定医疗机构使用,打造了国际药品器械直达内地的通道,已实现大湾区9个城市全覆盖。另一方面,聚焦现实需求,加快养老金融发展,同时创新养老服务协同治理机制。跨境养老需要保障跨区域医疗数据的流通共享,科技创新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这些挑战,如通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远程医疗、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流通与互信。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养老目前仍面临相关政策与法规不连贯、个人养老金制度尚待完善、养老服务供求不一致、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等挑战。

对于养老产业的未来发展,安永分析建议,通过政府引导与多方合作,构建多层次跨境养老保障体系,如通过加大对养老金融产品的税收优惠,吸引港澳资金、内地保险产业投资资金,激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合跨境养老的金融产品;创新融合资源,打造一体化跨境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大湾区各类养老设施的搭建,根据不同长者的需求提供多层次、个性化服务;科技赋能结合法律保障,打造智能化养老生态,积极推动智慧养老、远程医疗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丰富生态环境,构建丰富且多元的跨境养老生态环境,积极塑造“医养结合”“文旅养老”等创新模式;大湾区协同发展,各个城市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发展,建立综合性养老格局。

(编辑:赵毅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