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热烈欢迎大龙华战斗胜利归来的八路军。河北日报资料片
一场战斗,让被俘的日军指挥官哀叹:“这样的仗,你们一年只要打三四次,日本就会垮台。”这便是发生在1939年的大龙华战斗。
1939年春,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扫荡”。4月中旬,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主力部队接到情报:易县敌一股,沿涞(源)易(县)公路西进梁各庄。5月7日,日军又西进占领了大龙华镇。
位于易县中北部的大龙华镇,是易县通往涞源的必经之地。经过侦察,我军判明敌情:敌人想打通涞易公路,切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地区与平西(今北京以西)地区的联系。
大龙华这仗非打不可,关键是怎么打。在晋察冀军区指导下,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拟定了“一路攻击,三路打援,全歼大龙华守敌,争取聚歼敌人援兵”的作战计划。杨成武认为,只有依据有利地形和优势兵力,尽快解决战斗,才能减少伤亡。
“那就是我家,住了11个鬼子,你们可劲儿打,房子打倒了我再盖新的!”听说要打仗,家住大龙华镇的党员张宝贵主动找到八路军,提供敌人活动情况。
第一军分区同群众关系密切。为配合八路军作战,各村自卫队连夜出动,破坏公路、设立岗哨、封锁消息,2000多名青壮年准备了500多副担架,附近村庄的妇女为部队烧水做饭。
5月19日傍晚,八路军分四路从驻地出发。20日0时30分,我军迅速包围了大龙华镇,1时整,将士们向敌人发起勇猛冲击。经3个小时激战,杀伤敌军50多人,我军只有5名战士轻伤。
20日中午,大龙华东面的大红门传来密集枪声,增援的敌军来了。“不能让敌人跑掉!”杨成武一声令下,战士们向敌人猛扑过去。
战至最后,一股逃窜的残敌又回窜至大龙华,被八路军战士团团包围。敌人绝望了。一个年轻的日本士兵听到八路军战士的喊声,将枪一丢,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八路军战士再次冲击,未遇一弹,只见敌人东倒西歪、痛哭不止。
大龙华战斗共歼灭日军400余人,缴获各种炮5门,轻、重机枪6挺,长、短枪百余支。但大龙华战斗最重要的胜利,是缴获了日军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50多册机密文件,包括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颁发的《关于剿匪与警备的指针》《使用特种器材(毒气)之参考》和第一一〇师团司令部颁发的《对山区方面匪团封锁计划》等。杨成武立即派专人将这些重要文件送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收到文件后,在电话里对杨成武说:“你们缴获的这批文件,比缴获敌人几百支枪、几十门炮的胜利还大。他们大量核心机密都被我们掌握了。我已经写了报告,随文件一起上送延安,供党中央参考。”后来,这批文件在研究敌人、制定对敌斗争方针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河北日报记者常方圆整理)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