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海就业开门红:高质量充分就业,人才与岗位“双向奔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9:44:00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常住人口保持稳中有增,人口向广东聚集的趋势依然明显存在。人气是发展的最大底气,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要素,面对新一轮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南海是否抓住了发展的关键机遇?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南海释放近7万个岗位、约2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高技能人才占比突破35%。在人才与岗位的“双向奔赴”中,南海实现促进就业扩容提质的“开门红”。

人口红利没有消失,只会转变为人才红利,而要充分发挥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优势,必须确保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作为制造业强区,南海抓住了关键:走好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就要抓好人才、市场两个基本点,实现市场需求与人才价值的精准耦合。

畅通供需对接

促进就业提质扩容

高质量就业,不是岗位数量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跃升。

2025年开春,南海第一场新春招聘会,便打出畅通供需对接“任督二脉”的关键招数:汇集63家知名企业,三分之一是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提供1825个岗位,最高年薪达55万元;现场提供针对性的职业规划、简历诊断指导,为求职者知识和技能同步“充电”;打造数字化供需对接平台,让企业享受“淘宝式”一键下单线上采购人资服务。

开春后,南海积极谋划部署南粤春暖系列工作,聚焦各镇街节后用工务工热点时点,搭建企业与求职者高效对接平台,提升打造更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体系,以一场场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助推经济“开门红”。

2025年南海新春招聘会火热举办。

2月5日至8日,南海组织区内51家优质企业,赴贵州省黔东南州举办5场招聘会,累计提供超3500个岗位,共吸引约5400名当地群众进场咨询,现场应聘人数约1850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超620人。

同时,南海紧密结合“党建+就业”“读书+就业”“商圈+就业”“产业+就业”“院校+就业”等五大场景,积极筹划、有序推进就业驿站载体建设,织密基层就业服务网络,高质量就业服务强势起跑。

立足“党建+就业”“读书+就业”服务场景,里水镇海南洲就业驿站将通过持续整合社区资源、零工市场资源,联动周边企业商户,搭建劳动者与用工需求方有效对接平台,满足求职者家门口的就业需求。携手佛山市人才服务行业协会打造“商圈+就业”的广佛智城就业驿站,为服务群体提供求职咨询、技能培训、供需对接以及职业指导等服务,实现就业服务的精准对接和高效匹配。聚焦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就业”服务理念,国际陆港就业驿站精准对接求职用工需求,搭建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就业服务链条。

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课。

拓宽就业渠道,关键是搭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沟通桥梁。各镇街因地制宜,各显其招:桂城关注“妈妈群体”,设置“妈妈岗”;九江立足本土产业优势,丰富岗位类型;西樵打造精品劳务集市,搭建高效供需平台;丹灶连续两周布局招聘会,海量岗位助力“开门红”;狮山整合各方资源,就业服务量质齐优;大沥依托就业驿站举办人才夜市,将“烟火气”转化为就业服务“聚人气”;里水依托海南洲就业驿站举办招聘会,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3月4日,九江人社组织九江酒厂、英诺亿恒、东丽高新聚化等企业及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需求对接,破解结构性用工难题,加速构建“产才融合”生态圈;3月13日,南海人社组织召开佛山大学-南海区政校企交流合作座谈会,多方主体与佛山大学明确校企、校地合作方向,为企业、地区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带队到南海区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随着“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大幕拉起,南海人社提高站位,将城市联合招聘等品牌活动作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除新春招聘会外,还组织11家南海企业参加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提供超300个岗位。其中,年薪超百万的岗位有22个,以高薪优岗彰显南海吸引青年人才的决心。

人才与岗位“双向奔赴”的背后,是南海精准对接区内企业招才引智需求,聚焦产业发展所需,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南海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精准施策。

数据显示,全区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举办逾百场招聘活动,覆盖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新媒体等多个领域,服务超3100家次企业,提供近7万个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约2万人次,激发充沛就业活力,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技能培训赋能

打通就业技术屏障

当前,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不断涌现,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趋势。面对新变化新要求,需要在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主动适应并引领产业发展新趋势,优化人才供给,矫正人才供给端与企业需求端的结构性错位,持续增强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过去一年,南海人社部门紧扣南海区“三高四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联合教育、经促、工会等部门大力推动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工作,全年组织超5.4万名产业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培训(竞赛),新增获得技能等级证书超1.9万人。“以赛带训”模式,让众多学生从学校“无缝衔接”至企业就职,众多技能工人借赛事“镀金”,升职加薪成为职场赢家。

第二届南海区家具产业链系列赛之家居电商直播营销大赛。

2025年,南海将持续深化推广“数字工匠”计划成功经验,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举办“数字南海 工匠摇篮”系列赛事、拓宽数字工匠发展通道等举措,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技能培训体系,做到“培训跟着就业走”。

按照计划,南海将编制《企业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引导区内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设更多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专业,围绕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等5方面开展专项培训,推动院校培育“双证”毕业生;坚持高质量办赛,推动更多有影响力的赛事落地南海,2025年预计策划推出各类赛事不少于160场。一季度,九江镇举办第二届南海区家具产业链系列赛,吸引了约300名从事家具行业及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或团队参与。

紧贴产业升级的技能培训找到了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目前,南海已集聚超40家人工智能服务商,形成覆盖算法研发、数据服务、场景落地的完整生态链。“人工智能+制造业”全链条生态加速构建的背后,必然需要更加贴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支撑。而据最新统计,我国人工智能训练师人才缺口超500万。

南海动作频频。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催生的新职业,人工智能训练师已被纳入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十四五”规划。为鼓励社会人员接受相关培训,佛山为报名参加符合条件相关培训的人员给予1000元~3120元不等的政府补贴。南海区桂城新前程职业培训学校自去年12月开设相关课程以来,已累计招收学员逾百人。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也在改写残障群体的就业模式。3月30日,南海区人社局桂城分局联合广东省聋人协会就业委员会、新前程职业培训机构举办AI人工智能公益课,近50名残疾人参加。课后,更有20人报名参加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培训考证。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残障人士开辟了新的职业赛道,更探索出“科技向善”的民生工程样本。

AI人工智能公益课。

如今,南海已有技能人才约42.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5万人,占比超35%。持续优化的职业技能培训竞赛,正充分发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挥棒”的作用,不断畅通从“工”到“匠”的渠道,为高技能人才的扩容提质赋能。

接下来,南海将以省级就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重点实施“数字工匠”“全民就业”和“AI赋能”三大计划,健全布局合理、服务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就业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全区就业服务能力水平,实现“人人促就业、个个能就业、技强就好业”的美好愿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第一季度,南海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激发就业活力,高质量就业迎来开门红,这也充分说明:只有实现市场需求与人才特长的精准匹配、产业升级与人才价值的双向赋能,进一步磁聚、激活人才“第一资源”,方能打开“强城聚才兴产”的正向循环。

文/南海融媒记者 周钊泷 程虹 通讯员南海区人社局

图为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