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简称慕尼黑国际车展,IAA Mobility)近日在慕尼黑开幕,展会上的“中国阵容”备受瞩目。据美国汽车媒体“InsideEVs”网站9日报道,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深耕已显现切实成效,越来越多的欧洲消费者考虑将中国汽车纳入购车清单。与此同时,欧洲的反美情绪大幅升温,欧洲消费者对美国汽车的购买意向正在下降。
市场研究公司Escalent在今年5月21日至7月31日期间,对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消费者展开的调查,清晰勾勒出一系列趋势。调查发现,中国品牌的好感度已超过美国品牌,消费者更愿意考虑购买中国汽车而非美国汽车。
数据显示,47%的欧洲潜在购车者已将中国汽车纳入考虑范围,这一比例较去年的31%实现大幅增长。而考虑购买美国汽车的比例为44%,较去年的51%有明显下滑。
Escalent指出,这一变化的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有所提升。中国车企通过持续投放广告、开展本土化营销活动及搭建完善经销商网络,不断加深欧洲市场渗透,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较去年上升7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美国商品信任度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从31%跌至24%。
报道分析认为,自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以来,美欧关税拉锯战不断升级,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导致欧洲的反美情绪大幅升温。这些紧张关系不仅体现在关税问题上,还涉及美国与欧洲在国防和外交等领域的分歧。不需要专职的数据档案管理员查看,随便一搜就知道欧洲人反感美国。
Escalent副总裁博伊斯(KC Boyce)也表示,地缘政治因素正在重塑欧洲消费者的认知。他在电子邮件中写道,“尽管这项研究并非旨在评估除中国品牌自身因素外,消费者购买意向随时间变化的原因,但我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关税、贸易协定、美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等)确实影响着欧洲消费者对美国及美国汽车品牌的看法。”

当地时间2025年9月8日,2025年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举行媒体日。图为全新小鹏P7欧洲首秀。 IC photo
他强调,大多数国家的商品信任度基本持平,唯有美国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同样,在调查涉及的六个国家中,当谈到欧洲人购买其汽车的意愿时,美国也是唯一一个显著下滑的国家。
博伊斯还提到,研究表明欧洲消费者对中国物美价廉的电动汽车态度更为积极,这可能意味着人们认为这些品牌越来越值得信赖。
报道指出,欧洲市场对中小型掀背车和跨界车的需求很大,名爵(MG)和比亚迪(BYD)凭借MG4和比亚迪海豚等车型取得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许多中国品牌正在向高端市场进军,进入豪华车领域。
在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上,包括比亚迪、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等中国车企还将展示新车型,旨在拓宽产品线并延续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加紧进军欧洲市场。
欧洲知名汽车市场数据分析机构Dataforce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混动汽车的销量份额达到创纪录的9.7%。
随着欧洲计划在未来十年内逐步淘汰燃油新车销售,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继今年6月表现更强劲之后,中国品牌7月占据了该地区电动汽车销量的9.9%。据Dataforce的数据,中国品牌在整个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3%,连续三个月突破5%大关。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指出,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广受欢迎,靠的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科技创新和过硬品质,绝不是靠补贴来支撑保护。同时,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始终向全球汽车企业敞开大门,各国车企充分享受中国大市场的红利。
林剑强调,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保护主义绝不可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有违国际经贸规则。只有秉持互利合作,才能做大蛋糕,只有跨越零和博弈,才能带来共赢。希望有关方面认真倾听业界理性声音,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停止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安全化、意识形态化,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投资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