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留学生在红场高举的“号外”,来自《新华日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5:32:00    

近日,在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彩排的莫斯科街头,解放军仪仗队高唱“游击队之歌”,有中国留学生举起一张泛黄报纸——1945年8月10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号外,现场中国留学生高喊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

这一画面,上传到社交平台,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哪里可以找到这张报纸?”“原版存放何处?”……

这张号外为何让大家热血沸腾?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翻开这张历史老报……

“号外!号外!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

《新华日报》1945年8月10日号外 《新华日报》报史馆馆藏

这份珍贵的号外,如今展示于新华日报报史馆。在距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还有5天时,美国新闻处最先向中国方面通报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的消息。《新华日报》和重庆其他几家报纸,用最快的速度编排印发,以号外的形式将这一天大的喜讯率先传遍全国。这是日本投降的首发新闻,其新闻价值、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当留学生高举新华日报号外,这不仅是在致敬历史,更是在传递一个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这一行动告诉我们,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流动的血液。

这张泛黄的号外之所以能瞬间引爆网络,不仅因为它定格了1945年8月10日那个改写历史的时刻,更承载着一段令人动容的守护故事。

少年中国心,献出珍藏40年的号外

1945年8月10日晚上10点多,在山城重庆的街头,报童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新华日报》号外,清脆的吆喝声像曙光穿破了漆黑的夜空。人们冲上来把钱塞到报童手里,拿着报纸一边看一边大声欢呼,大街小巷彻夜沸腾。少年乔春生赶到重庆民生路新华日报营业部门前,争购到一份“号外”。号外上的简讯《接受波茨坦宣言 日本无条件投降》,让少年和全城、全中国人民陷入了狂喜。

无论辗转何处,少年乔春生始终珍藏着那一夜抢购的号外。1985年9月初,在南京永胜内燃机厂任助理工程师的乔春生投书《新华日报》:“这张《新华日报》号外,我已珍藏四十年了……值此抗日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我特将这份具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号外,捐献给党和国家”。

新华日报老报人武乾告诉记者,当时他是新华日报资料组副组长,接信后马上就去厂里拜访乔春生,接受馈赠。武乾看到号外时,“眼前一亮,他保存得十分完好,未有破损,难能可贵”。

2021年8月4日,97岁的新华日报老报人武乾在南京家中

作为专业资料工作者,武乾着手进行了考证。他查阅国家图书馆、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相关资料,都没有8月10日的号外。“这就说明,乔春生同志珍藏的这份‘号外’,至今尚未为新华日报影印出版者和报史研究者所知,很可能已是海内孤刊,弥足珍贵”,1985年9月9日,武乾这样写道。

《新华日报 群众周刊史学会南京分会通讯》第2期(1985年10月31日)

在新华日报报史馆可以看到,这份保存了80个年头的号外,竹纸印刷,已然泛黄,油墨字迹略有黯淡,但是超大字号的亮眼标题、言简意赅的正文,尤其是精确到小时的出版时间,如今读来仍然令人振奋,瞬间把人拉回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在那个滚烫的8月,太行《新华日报》以最快的速度、密集的频率,用系列号外的形式及时向根据地读者传递日军投降的进展。记者见到了这个系列中的7份原件:

《苏联对日宣战 今日起进入战争状态》,1945年8月9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毛主席发表声明 抗战进入反攻阶段》,1945年8月10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一号);《10日晚东京广播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0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二号);《日本无条件投降 朱总司令发布命令》,1945年8月11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三号);《对日宣战第一日 苏军越过伪“满”边境》,1945年8月11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五号);《蒙古人民共和国十日晨对日宣战》,1945年8月11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六号);《日本接受投降条件 天皇保证执行波茨顿宣言各条款》1945年8月15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十四号)。

这7份珍贵的藏品,属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常务理事、高邮红色报刊收藏家朱军华所有,目前正在新华日报报史馆借展,这也是该系列号外在国内的首次展出。

“在电子媒介没有出现或尚未普及的年代,报社在两期报纸出版之间收到了重大新闻,为了迅速及时地告知读者,号外由此而生”,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史专家陈玉申说。

号外一般无编号,而太行《新华日报》1945年8月9日到8月15日这个时段的号外有编号,从现在见到的原件看,围绕“日本投降”事件,接连出了15期,这是很罕见的。仅8月11日当天,就连出4期号外。刊头标注为“1945年8月10日夜”的两份不同号外,显示了当时新华日报人对新闻时效性的极致追求。

“《新华日报》太行版以这样的密度连续发布号外,在中国新闻史上也许是绝无仅有的。”陈玉申说。

一张泛黄的报纸,承载的不仅是胜利的狂喜,更是一代代人"历史不容遗忘"的誓言。正如留学生们高呼的"三个必胜"。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这张纸质号外依然以其原始的震撼力提醒我们:有些历史瞬间,永远值得铭记。

资料来源:新华日报 三沙卫视 中国新闻网 环球时报

整理: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