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每天,上万件“盐城智造”借力跨境电商,跨越山海送达全球消费者手中;
每天,海内外游客沿着空铁水公交织的立体交通网,尽享盐城文旅魅力和运动活力;
每天,盐城港货物吞吐量平均约25万吨,巨轮鸣笛驶向深蓝,港口能级节节攀升……
当前,海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盐城如何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课题。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主动策应省委“1+3”重点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四个三”工作布局,以港口为支点、开放为纽带、创新为动力,持续拓展蓝色经济“朋友圈”,实现对外开放和区域联动双轮驱动。
向东是大海,开放是风帆。一个资源富集、交通畅达、产业崛起、活力迸发的新盐城,正向着蔚蓝加速崛起,奋力书写高水平开放合作新篇章。

出口海外的汽车 记者 杨毅 摄
通道更开放
深水大港通联世界
辽阔黄海,联通全球。
8月12日,在盐城港响水港区,两台大型起重设备协同作业,将一根长73米、重350吨的油气管精准吊装进葡萄牙籍“幸福号”轮的货舱。
这是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的首单大件外贸业务,1.1万吨产品将远航中东,为当地油气开发贡献“盐城力量”。“我们成功攻克超长重大件装卸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全力保障货物高效转运。”江苏响水港港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大块头”扬帆出海,产品是竞争力,港口是硬支撑。过去,盐城海域资源分散,各港区竞争力不强。2020年,市委、市政府整合大丰、射阳、滨海、响水4个沿海港区和5个内河港区,成立江苏盐城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构建“海河联运、港区协同”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5年来,盐城港立足“一港四区一网双核”定位,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提升设施能级、拓展航线网络。今年上半年,港区新增6条航线,形成63条国际国内航线的航运网络,累计完成自营货物吞吐量8854.34万吨、集装箱50.2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3.9%、34.8%。
海上作业繁忙有序,离不开陆地统筹联动。
走进盐城港滨海港区仓储物流园智能调度中心,电子大屏实时显示车辆动态和库容状态,系统根据需求快速制定最优作业方案。“我们发挥紧邻码头、内河航道和铁路专线优势,不断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实现货物高效周转,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园区负责人介绍。
依托丰富的海河资源,盐城持续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眼下,连申线黄响河至淮河入海水道段航道整治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正加快建设,江海河通达、公铁水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外资更密集
蓝色经济链接全球
实地考察、项目路演、深度洽谈……7月30日,10余家来自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韩国企业及机构,走进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参加“创投中国·韩国创新企业中国行(盐城)”活动。
这里坚实的产业基础、优越的配套环境,让韩国半导体设计协会中国代表李松泽看到广阔的合作前景。“我们将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更多韩国企业来盐深化合作。”李松泽表示。
在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背景下,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持续彰显。与韩国隔海相望的盐城,是中国对韩开放的重要门户。随着RCEP深入实施,盐城通过举办投资说明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不断增强对韩资企业的“磁吸力”。
作为国家层面推动中韩合作的创新举措,中韩(盐城)产业园坚持开放与创新互促并进、产业与城市双轮驱动、改革与服务相辅相成。目前,园区已汇聚外资企业380多家,其中韩资企业280多家。韩国SK动力电池盐城基地项目累计投资45.4亿美元,是全省近年来最大的外资项目之一。
老朋友情谊愈深,新伙伴纷至沓来。立足沿海开放前沿,盐城持续深化与德国、荷兰、芬兰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吸引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投资兴业。
2024年,芬兰挪世航力公司在大丰投产全球首个自主专业旋转风帆生产基地。产品利用海上风力可再生资源,一期产能饱和,市场需求旺盛,二期项目计划启动。“我们将持续投入创新,与盐城携手打造更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挪世航力首席执行官海基·彭特宁信心满满。
为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盐城还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外资投向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1至6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3家,同比增长32.5%,项目数量实现新突破。
区域更协同
联动发展攀高向新
50亿元加码储能!8月4日,正泰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签约活动在射阳举行,成为正泰集团在储能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
追加投资的信心,源于盐城优越的发展环境与企业自身的成长态势。
2020年,作为由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合作在江苏投资的首个制造业项目,正泰新能源盐城基地落户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依托长三角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等优势,我们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2024年开票销售达93.5亿元。”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盐城空间广阔、物流完备、能源多元,是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创新转化、拓展功能空间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全市依托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常州盐城工业园区、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等重要平台,持续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在空间、科创、产业、供给上的联动,推动公共服务、文化、制度等软环境全方位接轨。“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开工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1508个,占比高达73.2%。
淮河生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地域相连、水系相通,是我国中东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盐城积极融入国家战略。2024年,淮河生态经济带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在盐城揭牌成立。
“我们发挥联盟第一届执行秘书长单位作用,成立全市首家科技招商服务公司,推动沿淮高新区产业协同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创成省智能基础零部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盐都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听,向海图强号角嘹亮;看,开放风帆鼓荡前行。在奔涌不息的黄海之滨,盐城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新时代沿海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航程上,乘风破浪,驶向深蓝。(撰稿丨殷俊杰 成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