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侦探·拾光季》评分回升,“迷综”鼻祖如何挽留人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3:40:00    

谈到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大侦探》是当之无愧的国产第一IP。

自2016年4月上线首季以来,这档综艺的每一季几乎都保持了高于8分的豆瓣评分——前六季《明星大侦探》豆瓣平均评分约8.8分,最高达9.4分。第七季改名《大侦探》后,评分仍保持稳定,然而今年2月上线的第十季《大侦探·拾光季》开分骤降至6.9分。不过,截至4月17日,羊城晚报记者发稿,《大侦探·拾光季》的口碑已实现止跌,并回升到7.5分,后续有再提升的可能。

站在上线第十年的关口,这档迷综(“推理类综艺”的简称,特指以剧本杀、密室逃脱、逻辑博弈为核心形式的综艺类型,主打悬疑推理和沉浸式剧情体验)鼻祖保持口碑的秘诀是什么?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大侦探·拾光季》海报

群像生动,是否“造新血”成两难

《大侦探》十季节目串联起了前后相通的“明侦宇宙”,其形式与“剧本杀”相似,每期都会以一个烧脑悬疑的离奇案件为背景,由嘉宾们抽丝剥茧,探寻真相。在烧脑推理与曲折故事的过程中,嘉宾之间的互动也成为关键看点。

节目前六季,何炅、撒贝宁组成的“双北组合”常驻控场,白敬亭、大张伟、王鸥、张若昀、魏大勋、杨蓉等人则作为主要嘉宾轮流参与。其中,撒贝宁、白敬亭属于“推理流”玩家,脑力强盛,以逻辑推理见长,许多烧脑案件在他们的抽丝剥茧中得以还原,二人还自带喜感,常常爆出金句和名场面。

“双北组合”让“假粉”们念念不忘

长久的合作使得侦探团的默契感十足,节目中,大家基于默契的抛梗接梗、沉浸的角色互动,逐步催化了家族成员间的各种化学反应,因此,也被自封“假粉”的节目粉丝们,视为内娱无代餐、业内仅此一家的“侦心家族”,甚至进化出“大侦探滤镜”——不少观众会对在《大侦探》真诚演绎过角色的艺人产生莫名好感,进而为其大众口碑、演艺事业带来正向加持。典型代表如白敬亭,便因在《明星大侦探》中的出色表现而大量圈粉,成功打开了更宽阔的演艺道路。

本季《大侦探·拾光季》的阵容依然是由何炅、张若昀、大张伟、王鸥、魏晨、杨蓉、吴昕组成的熟人局。十年面容不改,“情怀杀”威力十足。但是,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熟人局在带来岁月感动的同时,也有重重隐忧——往季节目里,撒贝宁、白敬亭、张若昀、王鸥等核心成员均有因各种原因缺席甚至告别节目的经历,一味固守原班人马,节目组将面临选择被动和观众新鲜感丧失的问题,而倘若发掘新卡、大造新血,节目组又面临新人是否能融入节目、观众接受度是否足够的忧虑,实属两难。

造梗力不俗,但“爆梗”可遇不可求

《大侦探》立足于群策群力的脑综模式,为参与嘉宾搭建了一个可以展示综艺感、逻辑思维、共情能力等多维魅力的真人秀平台,每个人都能借节目里或燃爆全场的推理高光、或触动公众共鸣的人气角色各自发光,节目嘉宾也在长期互动中,培养出超绝默契。

节目里,嘉宾们玩得熟、放得开,形成了“抛梗接梗已成肌肉记忆”的自然气场,让名场面和名梗频出。原创热梗成为《大侦探》好看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假粉”追看每一季节目的强大动力,更是节目好口碑的孵化场与传播途径,例如,白敬亭“这是另外的价钱”梗,撒贝宁“芳心纵火犯”梗,便诞生在《明星大侦探》中,后成为破圈流行语。

《大侦探·拾光季》也延续了这一风格,首案《我在竖莱坞拍短剧》里,嘉宾个个都是玩转热梗5G冲浪选手,向佐摸鼻梁梗、麦琳心趴梗纷纷上线。而紧跟短剧热点的“短剧是浓缩的人生”“竖娱活王”“即爆男孩”等词条,则展现了侦探团们又癫又潮的“美丽”精神状态。

第十季单案《尚宫传奇》口碑不俗

#驴系艺人##吴昕也体会到了请苍天辨忠奸的无力#等话题也成为“假粉”们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的交流密码。然而,造梗容易,爆梗难求。爆梗的出现,不光依靠综艺剧本和嘉宾临场反应,还需要击中公众情绪,有了集体的共创,才能成为社交场合和网络环境中的通用语言,可谓可遇不可求。

再者,为了追求宏大与细致兼具的叙事,眼下的网综越做越长,《大侦探》的单集时长也居高不下。冗长的内容,拖沓的情节,不仅会降低节目的悬疑感和较量感,也让观众懒得在长达数小时的内容中挖掘意思梗。

突破不易,高质量“神案”太稀缺

“缜密案件”“硬核推理”“新鲜脑洞”三元素是刻在迷综基因里的爆款密码。自2016年开播以来,《大侦探》的主创团队们绞尽脑汁,在过往推出了《恐怖童谣》《逃出无名岛》《夜半酒店》等“假粉”心中堪称“封神”的案集。

不过,锚定单一领域的创作瓶颈在所难免,眼下又有《开始推理吧》《萌探探探案》《女子推理社》《名侦探学院》等各档迷综你追我赶,迷综赛道的拥趸观众在各类案件中浸淫已久,练就了一双双“套路看尽”的火眼金睛,嗨点也越来越高。

成为综N代后,合理把握“突破创新”与“坚守核心内容”二者关系便成了《大侦探》必须要面对的课题。节目的重心也逐渐偏向情感叙事和社会议题,尽管多了情感色彩和现实关注,但逻辑漏洞和证据链不完整频现,老粉频频指出节目过度依赖社会议题和明星阵容,忽视核心推理设计,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剧情反而降低代入感,导致“情怀难掩质量下滑”“推理像故事会”。

本季《大侦探·拾光季》中,依然有抽丝剥茧的精彩推理场面,比如《我在竖莱坞拍短剧》中,前有“何尔摩斯”何老师抽丝剥茧梳理出该案的真凶画像,后有“麻将小天才”张若昀洞悉新旧手环的计划漏洞推测出双凶可能,可惜的是,鸥蔷薇的大女主成长故事线过于抢戏,成为观众吐槽重灾区。

第十季首案《我在竖莱坞拍短剧》被指剧情大于推理

豆瓣“明星大侦探”小组发起了“单案评分投票”,为期14天的投票活动中,《我在竖莱坞拍短剧》共收到5404位观众的投票。统计结果显示,打一星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4.4%。而一星和二星的票数合计占到57.2%,这表明超过半数的观众认为该案件表现欠佳。最终,第一案的综合评分为4.53分,这也是导致《大侦探·拾光季》开分走低的直接原因。不过,第三案《芒山笔记》和第六案《罪恶的审判》分别收获了8.07和8.52的高分,节目口碑随之拉高。

由此可见,尽管创作不易,好本难求,做好内容,推出高质量的单案,仍是迷综获得观众口碑的不二法宝。

文|记者 艾修煜

编辑: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