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5.18】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荣膺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1:36:00    

千年贡院创写时代答卷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荣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在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一则喜讯传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荣获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秦淮区依托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遗址建立的很“有看头”的专题博物馆。2017年建成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重要指示精神,以保护江南贡院文物史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推进发展理念、模式、业态创新,努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专题博物馆建设的有机融合、文旅商圈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益叠加、事业单位体制与企业化管理机制的交互赋能。8年接待观众逾1000万人次,基本陈列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已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博物馆领跑者,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前、做示范”的排头兵。

夜色中的科举博物馆


鉴史开新,这是一座“会呼吸”的博物馆。

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始终秉持创新理念,在馆舍设计上积极贯彻博物馆改革和发展文件精神,馆舍主体整体下沉20米,采用自然采光通风的设计,降低能源消耗,主体建筑犹如一个尘封历史记忆的宝匣,等待观众开启,既体现对历史建筑的尊重,又改善了城市空间,获评2021年中国建筑学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奖,并入选“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览深度诠释科举文化“奋斗上进、公平竞争、选贤任能、成材报国”的精神内核,彰显中华文明制度创新的卓越智慧。

鱼龙变化展区


机制立新,这是一座“敬业型”的博物馆。

创新不仅体现在馆舍建设上,博物馆在运营机制方面也下足功夫。建立事业管理与企业化运营相结合的新机制,博物馆自收自支,开馆第二年即实现了盈利,打造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带动秦淮文旅提档升级与消费复苏。8年来,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博物馆坚持“朝九晚十”全年无休开放。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率先成为秦淮博物馆联盟的领头单位。不仅如此,还牵头全国各地贡院、考棚等遗址及文保单位,成立了中国科举类博物馆联盟,在展览研究、文创研学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

文旅融合


联动赓新,这是一座“专业型”的博物馆。

凭借专业的能力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不断拓展业务领域。联合南京秦淮河文化旅游基金会资助“寻访进士后人”项目,共寻访20个省进士家族后人近万人。将进士后人捐赠藏品与阶段性成果转化为专题展、口述史和纪录片,陈列家族文物,讲述人物故事,展现家风传承。同时,创建辐射全国的科举文化数据资料共建共享机制和学术研究平台,建成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进士后人数据库以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课题资料库等,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科举文化研究的核心阵地。

第二届全国进士后人研讨会

协同跃新,这是一座“赋能型”的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积极与各方协同合作。提炼“格物致知、精益求精”精神,以“合纵连横”模式,探索出研学项目品牌化新路径。打造“状元学堂”系列课程30多项,与区内58家中小学校开展馆校合作,策划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小状元探秘千年科举路》《寻访科博里的文化遗产》等校本教材;组织50多所在宁高校师生走进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与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等多所院校达成合作共建,还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携手打造国情教育基地。

社会教育活动


模式标新,这是一座“无边界”的博物馆。

在文化传播与文旅融合方面,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积极创新模式,打造“无边界” 的博物馆。践行“以文塑旅”,邀音乐家卞留念策划“千年一梦”大型音乐光影秀等活动,打造博物馆文化品牌活动。设立联合国赴华项目负责人何勇国际交流工作室,携手纽约华美人文学会开设《状元大讲堂》;与多所世界知名院校开展研学活动;在联合国中文日举办“和平之光:江苏女性书画家艺术展”。结合武举主题,连年承办“全国室外射箭锦标赛”决赛。以文促旅,文旅联动,使博物馆成为秦淮河畔夫子庙景区最闪亮的文化地标。

“探秘科博”研学


文创出新,这是一座“有想象力”的博物馆。

文创产品开发也是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一大创新亮点。以多元视角对科举文化进行解构与创新。将科举历史、民俗与时代精神融入产品设计中。开发主题文创、文物衍生、品质生活和文人风雅四大品类1300余款产品。其中“状元郎”主题系列深受观众追捧,已成为游秦淮必买产品,销售额占文创总营收30%。与华图教育、上海老饭店、京东等200家知名企业牵手,文创展示空间实现“形象+内容+衍生+体验”多业态运营,8年文创在景区营收近5.8亿元。

状元郎系列文创


协同创新,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博物馆。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有温度” 的博物馆。开发地域化、分众化社区文化项目,将博物馆资源与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结合,打造“沉浸式课堂”;策划“跟着名著游秦淮”等研学线路和“书同文 行同伦——科举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推动特展”;参与朝天宫等街道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助力街道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每年免费向社会发放门票赠券30余万张,扩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和覆盖面。

志愿服务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表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将以此次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为新的起点和契机,持续深耕科举文化,不断加大在文化研究、展览创新、教育推广、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投入。未来,博物馆将进一步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将科举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魅力与价值;同时,深入挖掘科举文化中的教育内涵,开发更多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教育课程和活动,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文化素养贡献更大力量。此外,还将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手段,创新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和服务模式,为观众带来更具沉浸感、多样化、便捷性的参观体验,在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协会设立、组织评选和颁发的荣誉称号,旨在推动我国博物馆在当地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鼓励各博物馆在相关业务功能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并进行实践创新。此次活动自2025年3月开展以来,经各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协会常务理事推荐,经过层层推选,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因其建筑特色、体制机制、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成绩在全国众多优秀博物馆中脱颖而出,以高票数一举夺魁。

【镇馆之宝】

庄瑶殿试卷

整张试卷长258厘米、宽44厘米。卷首有“第贰甲第贰拾玖名”的字样,内侧有庄瑶中秀才、中举人和参加会试的年份,后附有庄瑶曾祖父、祖父、父亲姓名。当日交卷后,曾由弥封官循例将卷面对折成筒状,用纸钉钉固,以纸糊之,将其姓名封藏,并加盖“弥封官关防”之印,上下各一方;卷背接缝处盖礼部之印。2012年12月,末科进士庄陔兰殿试卷现身山东临沂。庄陔兰殿试卷现身的消息轰动整个科举文物界,勾起了收藏家们对殿试卷的搜寻热情。江苏邳州市的收藏家魏云东先生回忆起曾听说有人收藏了庄陔兰祖父庄瑶的殿试试卷。他几经周折,找到了庄瑶殿试卷的持有人朱先生。经过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王敬强,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孙敬明,中国书协会员、兰亭奖获得者曹元伟的鉴定,庄瑶殿试卷被认定为真迹。2013年8月,令各位专家赞叹不已的庄瑶殿试卷被转入筹备中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收藏。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科举考试中规格最高。考生的殿试卷在阅卷结束之后,都要被锁在皇宫大内存档,流转民间并保存至今的,更是寥寥无几。庄瑶殿试卷得以留存,并辗转收藏于科举博物馆实乃幸事,对殿试卷的解读工作也就此展开。通过对庄瑶殿试卷的深入探究,一个科举家族的无限荣光被揭开。一张殿试卷不仅承载着庄瑶一人及庄氏家族的科举故事,更诉说着中国千年科举制度的严谨规制、漫长历程和深刻影响,科举制度下小人物、大家族的熠熠生辉,为科举这一宏大历程描绘出一幅励志读书、科举为官的社会图景。

清代公车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博物馆的馆藏二级文物清代公车正记录了科举考生们赴京赶考之路的艰辛。赴京赶考,路途遥远,沿途更是充满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险阻。开科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招揽人才,因而各朝各代的朝廷和地方官员对于赴京考生相当爱护并给予相应的关照,要么给予路费补助,要么安排公车接送。博物馆馆藏的清代木制公车的扶手上插有一面写有“礼部会试”或者“奉旨赴试”之类字样的黄色旗帜,这也就类似于今天我们常说的通行证,黄色在当时属皇家专用,便于赶考举子免受山贼强盗的侵袭,即便是地方官府也不可随意阻拦,这些都确保考生能够安全顺利地抵达京城参加会试。

“状元及第”匾

“状元及第”匾为馆藏一级文物,该匾因陈初哲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状元及第”一事而立。据《历科进士题名碑录》记载:“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进士一甲三名:陈初哲、徐天柱、陈嗣龙,第二甲五十名,第三甲九十八名。”此件匾额四周饰以镂雕的人物画,上下左右各四幅图景,雕刻精美,画面构图对称、繁而不杂,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