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智慧中枢” 筑牢生命救援防线 山西消防多措并举构建现代化应急指挥中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6:35:00    

  在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现场会的演习中,一场紧张的“实战”正在上演。指挥长沉着发令:“指挥中心,通过语音整合功能组建会议,拉取专家电话、出动队站指挥员专网对讲机、通信员公网对讲机。”队站指挥员随即汇报:“经侦察,发现罐车中存放苯乙烯液体约有22吨,中型罐车容积约25立方米,目前罐体尾部发生泄漏,特向您询问应对方案。”专家迅速响应,给出专业建议……这扣人心弦的一幕,将山西消防“两智一图”智能指挥体系的实战效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以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以“361”工程为战略驱动,立足指挥调度领域现存短板,紧扣实战化应用核心需求,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创新成果,系统推进消防指挥中心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作战指挥效能,为消防救援指挥体系革新注入强劲动能。

顺应时代浪潮

锚定指挥中心建设方向

  在消防救援队伍中,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他们不直面熊熊烈火,却用精准的声音架起生命桥梁;他们不手持水枪冲锋陷阵,却以科学的指令守护万家平安。他们就是消防救援队伍的“中枢大脑”——指挥中心。

  作为协调处置突发事件、指挥调度救援行动、汇总分析基础数据的核心枢纽,指挥中心管理运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消防救援工作的成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加速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此带来的灾害种类日益繁多、情况愈发复杂、灭火救援难度增大,指挥中心同时处置多起灾害事故将成为常态。”省消防救援总队队长陶林说,抓好指挥中心现代化建设,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交出满分答卷的“必答题”。

  面对“全灾种、大应急”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省消防救援总队以信息科技为坚实后盾,以服务实战为根本标准,去年年底,召开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现场会,集中展示阶段性建设成果,全面部署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相关工作。

  “我们围绕功能区划、硬件建设、制度机制、人员配置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将指挥中心大厅共划分出屏幕显示、接警调度、辅助决策、综合保障、指挥值守5大功能区域,24小时不间断全流程值守模式。”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主任姜德亮介绍。

  朔州消防作战系统新增的“一键式警情通报”功能也十分亮眼。当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接警员只需点击警情信息,勾选通报人群点击“发送”,相关值班人员手机便会同时响起预警铃声。

  “指挥中心不是简单地‘建一块大屏、设一片调度区域、收集上报一些灾情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在‘信息、指挥、处置、决策’等关键环节发挥中枢作用。”陶林强调,一旦灾情发生,指挥中心要能够迅速接报警情、科学研判灾情、快速联动响应、智能决策指挥、全程跟踪提示,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坚实保障。

精准发力攻坚

推动指挥中心转型升级

  今年初,朔城区某村庄居民房因电器老化引发火灾,村民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一接通,定位系统利用高精度的通信基站定位技术,瞬间精准锁定火灾具体经纬度位置。

  “咱们房屋结构木质较多,但好在没有易燃易爆物品,火势在可控范围内,消防员在过去的路上,您赶紧前往安全地带,随时保持联系。”朔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调度员与报警人视频连线查看火灾情况。

  指挥中心内,指挥大屏上动态热力图直观呈现危险区域分布,救援力量调度如同“指尖上的作战沙盘”;指挥中心外,一场紧张有序的救援联动迅速展开。

  微型消防站和网格员收到系统发出的指令后迅速携带灭火器材赶赴现场,交警部门利用智能交通指挥平台为消防车规划最优行驶路线,前往火灾现场的消防员手中拿着的显示屏实时更新着城市三维地图。“消防站、车辆、装备、水源及其他相关数据都叠加在一张图上显示,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实景建筑模型,全面构建数字化战场,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模式。”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队员杨明航拿着平板电脑向记者感慨道。

  一图统管,信息瞬息共享。无论是坐镇指挥中心的决策者,还是身处一线的消防救援人员,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面而准确的战场态势,为迅速制定并果断执行救援计划赢得至关重要的时间优势。

  前不久,大同发生山林火灾,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智能接处警系统自动匹配临近消防救援大队并生成调派方案赶赴现场救援。与此同时,无人机巡航预警迅速起飞,10分钟内抵达火场,从空中多角度对火灾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侦察,利用热成像仪和高清摄像头,精准探测火势蔓延方向、周边建筑物的受威胁程度等,其传输的高清图像和数据能让指挥中心全面掌握现场态势。

  从“分散运行”迈向“体系化作战”,全省消防队伍以解决作战指挥最迫切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为出发点,拓展思路、凝聚共识、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的崭新路径。

紧盯目标实干

确保建设成果落地见效

  在太原市小店区南黑窑村火灾现场,接警员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在45秒内便完成接警工作,并远程指导20名被困群众成功自救,随后精准调派5个消防站展开救援;在清徐县液压油火灾现场,接警员利用系统智能辅助功能指导工人关闭阀门、开辟逃生通道,最终6人成功化险为夷;2名“驴友”山中迷路,报警后方言表述不清,指挥中心通过基站定位与语音转译锁定被困位置,实现快速营救……

  一次次成功救援的背后,是我省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后,在运行效能提升与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充分体现出了指挥中心由作战指挥向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转型的职能要求。

  今年3月,《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印发再一次为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省消防救援总队指挥中心主任沈广庭介绍,在人才建设方面,要求全省消防救援指挥中心要构建“内培外引”模式。对内,以常态化“内训”为基,打造一支专业精干、融合高效、协同有序的指挥中心团队;对外,积极拓展“外训”新路径,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人才共育机制,为处置疑难灾害事故提供强大的专业支撑。

  当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如何让资源最大化,沈广庭认为,通过打破信息壁垒,与应急、公安、卫生等部门的资源互联互通,将微型消防站、专职、志愿消防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统一纳入指挥调度体系,构建集响应、指挥、协同、处置、保障为一体的联勤联训、联调联战运行模式。

  同时,不断完善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力量调派、警情跟踪、战备值守等方面制度,形成系统完备、运转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真正达成“1+1>2”的聚合效果,让消防救援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进一步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

山西日报 记者闫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