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铁军精神更是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5月20日,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宣银发志愿服务队”——江苏战旗文工团走进南京市鼓楼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与青少年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互动,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红色的种子,点燃他们炽热的爱国之情。

此次活动并非简单的表演与参观,而是一场全方位、沉浸式的红色教育实践。文工团的成员们与孩子们共同排练节目,在排练室里,孩子们认真聆听文工团老师的指导,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反复练习。老师耐心地纠正他们的不足,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节目背后的红色故事,让孩子们不仅在排练中提升了表演技能,更深刻理解了红色文化的内涵。这种共同排练的过程,拉近了文工团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也让红色文化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
除了排练节目,文工团成员还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包饺子。在热气腾腾的食堂里,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分享着革命先辈们的故事。孩子们好奇地询问着战争年代的生活,文工团成员们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热血的岁月娓娓道来。小小的饺子,包进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包进了红色精神的传承。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
而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当属精彩绝伦的演出。当新四军原参谋长周子昆烈士的女儿、86岁的周民与父亲的时空对话《红色回音》在舞台响起时,整个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周民深情的话语,仿佛穿越了时空,将大家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讲述着父亲的理想、信念与牺牲,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父亲的思念与敬仰,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情怀。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泪光,被这段跨越时空的对话深深打动,在心中种下了对革命先辈崇敬与缅怀的种子。

紧接着,12名孩子和文工团成员共同演绎的《妈妈教我一支歌》将演出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孩子们稚嫩而又坚定的歌声,与文工团成员们深情的演唱交织在一起,宛如天籁。这支歌,不仅是对妈妈的感恩,更是对党的深情告白。孩子们用歌声表达着对党的热爱,对红色精神的传承。舞台上,他们身姿挺拔,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与坚定;舞台下,观众们掌声雷动,无不为之动容。
演出的尾声,全场1200多名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和南京市力人学校的学生一起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基地上空,那整齐而又激昂的旋律,展现出青少年们对党的坚定信仰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这一刻,红色基因在歌声中得以传承,铁军精神在激情中得到弘扬。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他们用歌声宣告——红色精神将在我们这一代继续发扬光大。
此次战旗文工团走进南京市鼓楼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和精彩演出,取得了显著的教育及传承效果,让红色文化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变得生动鲜活、可触可感。
沈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