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4月14日电 题:3月信贷需求回暖,后续消费贷投放有望向“量价均衡”过渡
作者 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央行公布的2025年3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与上月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1.6%,较上月末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
M1增速明显上升,社会资金活化程度提高。3月末财政开支强度加大,政府存款向居民、企业端转移加快,对M1形成支撑。此外,企业生产景气度向好、地产销售数据延续改善,也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力提升。
M2增速相对稳定。一方面,季末财政多支少收,推动M2扩容,3月财政存款减少7710亿元,环比2月少增2万亿元。另一方面,3月非银存款继续大幅少增1.41万亿元,同比少增1.26万亿元,也对M2有所拖累。
3月为传统信贷大月,信贷投放强度季节性上升。企业生产经营景气度向好、春季基建等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房地产成交活跃度提升以及提振消费政策发力,使得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均出现积极变化,共同推动信贷增速回升。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3200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分部门看,对公贷款仍是信贷增长主力、压舱石作用突出,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均表现良好、合计新增近万亿元,票据融资和非银贷款支撑减弱,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3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经营景气程度均有提升,其中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达50.5%,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生产、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6%、51.8%,环比2月分别提升0.1、0.7个百分点,产需指数均有进一步扩张。同时,财政支出提前发力,重大项目建设也在加速落地,百亿级以上的大项目增多。这些积极因素反映到信贷市场,体现为有效融资需求的回暖。
后续看,促内需、稳增长政策将加大实施力度,强化对“两重、两新”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稳定外贸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均会对稳定对公贷款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此外,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也会助力信贷需求释放。据央行最新数据,3月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30%,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10%,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3月,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均有较好表现。地产“小阳春”下个人住房贷款较快增长,提前还款情况也有较大缓解。房地产步入“金三银四”传统销售旺季阶段,核心城市房地产“小阳春”成色较好,市场交易活跃度持续回温,对按揭投放形成一定支撑。
在大力提振消费和强化金融支持下,消费贷款增势向好也对居民端形成支撑。近期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诸多大力提振消费的措施,并着力增加高品质消费供给。在此过程中,可能也存在一部分降价促投放以及贷款置换等情况。3月以来,银行间消费贷利率快速下降,进一步推动消费贷的需求集中释放。后续,为维持合理有序竞争秩序、保证商业可持续性,消费贷投放有望向“量价均衡”过渡,以减少低价竞争所造成的风险上行。金融机构可围绕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领域,通过创设产品、下沉服务、挖掘客户、做大蛋糕,确保消费贷款真正用于支持消费,实现金融支持消费的政策意图。
未来,促内销将成为经济稳定循环的重要抓手,促消费的各类政策均存在进一步加码可能。全年看,消费类信用活动料可以做到强于去年。(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