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天出发,南海“三农”工作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成功举办2025广东蝴蝶兰新品种展,首天预订单金额达1.3亿元;预制菜企业组团亮相中国食材供应链第一展,斩获超千万元订单;锦鲤企业代表内地锦鲤首次跨境参加国际赛事;“分润模式”的探索入选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一季度收官之际,南海“三农”工作捷报频传,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今年以来,南海区农业农村系统紧扣省、市、区有关部署要求,抢抓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发展机遇,把争取“一季度开门红”视为全年工作的关键起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度第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期增速9.06%,农业经济稳速增长。

“一花一鱼一菜一种”持续爆单出圈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跑好“第一棒”至关重要。开春以来,南海区农业农村系统抢抓发展机遇,围绕“一花一鱼一菜一种”特色优势产业,聚焦产业集群发展,以展促销,引外面企业走进来,把自家企业带出去。同时以科技引领,赋能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将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花”方面,蝴蝶兰作为南海农业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在拼经济的新风口中冲刺起跑,迎接全球客商的到来。今年2月,南海依托蝴蝶兰优势资源,成功举办了2025广东蝴蝶兰新品种展,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国蝴蝶兰客商吸引到了南海,让更多生产企业获得了更多订单,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推动花卉消费升级。
据统计,展会首天,促进了不少企业与合作商签订意向单,累计金额超1.3亿元;展会3天,仅蝴蝶兰瓶苗订购量超过1亿株,总成交额超2个亿。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企业品种和授权品种均被抢购至断货,甚至有企业在展会首日结束后,由于订单过多而停止接单。
花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花产业也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好消息。佛山佳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漳州钜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达成了合作意向,通过完善前端种业建设,贯通蝴蝶兰研产销全产业链,建设蝴蝶兰种业总部。据预测,通过总部建设,南海蝴蝶兰苗年产量有望增加两倍至三千万苗。
“鱼”方面,今年2月,南海11尾锦鲤经历重重考验,第一次亮相国际选美舞台,成为国内首批完成国际赛事“往返通关”的锦鲤。3月,举办第三届中国锦鲤幼鱼大赛,报名参赛企业超百家,参赛锦鲤数量创新高、达3460尾。南海正持续发力打造锦鲤产业的标杆平台,力争把南海打造成“中国锦鲤之都”,助力南海高水平农业加快发展。

“菜”方面,在实施项目引进来战略的同时,南海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产品走出去的策略。3月底,佛山市南海区预制菜产业园首次组织了顺誉、华南味谷、红宝蛋类等8家企业以组团方式参展,协同联动何氏水产、加藤利、日宥等15家企业,精彩亮相中国食材供应链第一展。南海参展企业斩获了超千万元订单,极大提升了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企业的知名度。
“种”方面,今年1月,佛山市吉裕润达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口黑鲈良种场通过省级水产良种场验收。2月,国家级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在百容水产正式揭牌使用。这是广东省首批获得认证的两家企业之一,也是佛山首家获得国家级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据统计,一季度鱼苗产量预计可达600亿尾,同比增3.3%,产值4.8亿元,同比增19%。

春节过后,南海还积极“牵线搭桥”,举办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供需对接活动,畅通渔业、花卉、食品康养产业链供需两端的资源对接,助力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此举效果显著,2月21日,广东广垦孵化器运营有限公司与物只卤鹅食品集团成功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同开展狮头鹅产业链合作;3月9日,佛山顺越食品科技园顺利动工建设。
以改革为支点撬动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季度农业经济取得良好开局,农村改革发展也迈向新阶段。
近日,佛山市委改革办公布了“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名单,其中南海改革创新案例——以“分润模式”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的“共富密码”成功入选。3月底,《人民日报》聚焦佛山市选派职业经理人队伍为乡村“二次造血”在南海狮山颜峰社区的生动实践,南海经验得到了全国关注。

“分六留四”“分润模式”、公司化运营……近年来,一项项改革举措,成为南海“三农”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活力源泉。新的一年,面对农村改革现存的优势和困难,南海又展开了一场新的实践——同步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农村改革集成化,并拿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今年2月,南海召开了推动新型城乡社区建设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发布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十项举措,并与新型城乡社区建设同部署、同推动。

另一方面,南海积极支持农村集体资金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鼓励和引导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成立土地整理公司等方式,以自有资金独立开发、资金入股、投入政府引导基金等形式,积极参与工业园区改造和土地连片开发项目等经营性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个集体资金计划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功签约。
持续美、长效美绘就乡村环境“新风貌”
乡村是最基础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单元之一,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美好图景正在南海缓缓铺开。
近年来,南海区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分年度分批次共推动60个村(社区)开展典型村培育。其中,2023年培育12个,2024年培育30个,2025年拟选树培育18个,目前入选省级名单全市最多,占全市32.3%。
选树培育的60个典型村中,斩获了诸多荣誉,有13个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有19个成为集体经济“亿元村”,全部典型村入列省美丽宜居村。第二批典型村丹灶镇罗行社区“罗行艺术墟构建艺术乡创新局面”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为佛山唯一、广东唯二的入选案例。第三批拟培育典型村狮山镇朗沙社区“推动立体式治理模式”入选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过去一年,南海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行动中去,同时实施“百村添绿,万树成景”乡村绿化行动,引导村居应绿尽绿,助力乡村焕新颜。在2024年度全市人居环境整治实地评估中,南海综合成绩位于前列,上下半年累计共有21个村居位于全市前列。
2025年,南海肩负建设环“两江”先行区重要责任,九江、西樵、丹灶3个镇被纳入核心区。为全面提升乡村环境与治理效能,今年3月,南海启动“千园万户村村美”促进行动,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认捐、认领、认管“四小园”,延伸打造万户“美丽庭院”,并将其作为村民户外活动阵地延伸,发展民宿、采摘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激活乡村经济。
从春天出发,奋战在春天里,冲刺“开门红”。在这股“春日经济”的浪潮中,南海“三农”工作正展现出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

接下来,南海区农业农村系统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紧扣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发展高水平农业,建设南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深化“三农”集成式改革,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俏婷 通讯员陈晓静、南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