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年度答卷!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成果丰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7:51:00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走进六安金安经济开发区六松现代产业园,安徽艾科智创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全速运转。这家从上海松江区转移而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曾因扩张需求面临选址难题,如今却在皖北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其蓬勃发展的景象,正是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的鲜活缩影。

  皖北借上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是最大的发展红利、最大的发展动能。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24年,在沪苏浙一市两省大力支持下,安徽全省上下通力合作、结对城市主动作为,结对合作帮扶各项任务压茬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机制创新:顶格部署+项目化带动

  安徽坚持顶格化部署,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深入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三省一市将扎实推进结对合作帮扶作为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点议题,并进一步达成共识。坚持清单化推进。省级层面明确28项重点工作,按月调度、闭环推进。8对城市分别印发年度工作计划、要点或重点事项清单,共细化提出187项具体工作任务或合作事项。坚持常态化对接。省长三角办(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皖北相关市分别赴上海市闵行区、松江区、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等地走访交流,协调推进重点合作事项。结对城市间常态化沟通对接,全年开展市党政代表团互访10次,市领导带队对接近100次。坚持项目化带动。省级层面建立皖北城市结对合作帮扶重点项目库并定期调度更新,目前入库项目148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等12个项目获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9.33亿元,撬动地方和社会投资超50亿元。目前,各项目均按时序进度推进。

  科产协同:“科创飞地”+园区共建

  科创产业合作持续发力,科创协同格局加速构建。宿州市设立“宿州·杭州科创飞地”,吸引国盾量子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式入驻。滁州市在南京市设立“科创飞地”,选派南航、南农等6名大学教授到滁州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与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成功研制CTV动力电池箱体。中国矿大技术转移中心淮北分中心签约落地,徐淮两市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95项。共建园区建设提质提效。依托皖北省级以上开发区,聚力打造“7+3”结对合作园区品牌,其中7个园区成立市场化平台公司,9个园区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六安市与上海市松江区依托六松现代产业园率先建立跨省利益共享机制。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获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地”。资本项目对接有力推进。六安市与上海市松江区联合设立吉六零山海合作基金。中国工商银行亳州分行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奉贤支行联合授信1.6亿元,助力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建设。宿州市与杭州市合作举办7场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浙商银行在宿州信贷投放共17.58亿元。农业领域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皖北8市新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4个。累计在沪苏浙结对城市设立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12个,举办展销对接活动76次。淮南名特优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中心销售额累计破亿元。亳药集团与上海企业联合开展“垂直农场”中药材种苗培育。六安市25个产品和57家企业(品牌)成功入选上海市“百县百品”名录。

  民生共享:文旅合作+公共服务互通

  文旅合作激活消费新动能。结对城市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文旅推介、推介旅游线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皖北8市在结对城市举办文旅推介活动45次,累计联合推出跨域旅游线路和产品88个。上海市闵行区依托“今日闵行”等平台,持续宣传推广淮南“武王墩”等文旅资源。亳州市在上海市奉贤区举办“畅游长三角 养生在亳州”文化旅游营销推介会。宁波蚌埠互动开展两地“游客互送”。教育医疗深化合作。皖北8市与结对城市累计合作办学127所,通过长期合作、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校长、教师培训交流6400人次。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投资建设六安天河科技学院。淮北市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的江苏师范大学附属相山实验学校建成招生。结对城市间通过共建医联体、科联体、专科联盟、名医工作室等方式开展医疗机构合作122个。与上海市儿童医院合作共建的亳州市儿童医院建成投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专家团队常态化到阜阳市坐诊。在养老合作方面,六安市天堂寨等6家单位入选上海职工疗休养基地,上海职工到六安市疗休养2万余人次。宿州市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授牌为杭州市职工疗休养基地。蚌埠市共享宁波市“甬易养”网络平台培训资源,2024年开展养老服务机构人员培训超2200人次。

  人才联动:干部交流+高端人才共育

  2024年皖北8市共选派35名干部赴沪苏浙挂职锻炼,吸纳结对城市挂职干部44个,均在主要经济部门、重点开发园区挂职。选派优秀专业年轻干部赴沪苏浙跟班学习400余人次。通过干部的互派挂职交流,皖北地区干部的思想观念不断开放、合作意识持续增强。推进高端人才共育。蚌埠市举办“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蚌埠行”活动,邀请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25名领军人才到蚌埠市开展座谈交流、技术指导。淮北市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建淮北市高校人才工作站,开展产学研合作。淮南市在复旦大学设立“复旦国金—淮南新能源产业科创人才飞地”。促进人力资源共享。阜阳市与苏州市共同举办人力资源供需对接会、劳务对接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六安市在上海市松江区设立人力资源服务站,建立常态化人力资源供需、转移就业协作等人才流通机制,六安市重点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在松江区招聘平台同步发布。亳州市与上海市奉贤区成立双城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加入上海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淮南市与上海市闵行区共同举办2024沪皖劳务协作淮南专场招聘会,两地15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将采用兵团式阵地战方式,利用结对合作帮扶优势,在皖北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基础上,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增强内生动力,以产业振兴推动皖北全面振兴。(记者 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