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种自然·南山一棵树植树”行动在重庆南山植物园一棵树风景区进行,来自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小学校的同学们将课堂搬进山林,种下了一棵棵树苗,也种下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

让环保教育“活”起来
学校将课堂搬进山林
3日上午,南岸区弹子石小学校的同学们将课堂搬到了南山一棵树风景区里,同学们通过朗诵《绿叶的交响》,唱跳《一棵小树苗》表达了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清明节来临之际,同学们还通过朗诵,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小学德育主任杨吉贤介绍,为让环保教育“活”起来,学校日常通过《科学》课讲解植物知识,《道德与法治》课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次活动把课堂搬到南山,孩子们用双手触摸泥土,亲眼观察树木成长,这种沉浸式体验是课本无法替代的。就像同学们为活动创作的诗歌里写的:“小铲挖出希望坑,清水浇灌绿色梦”,这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杨吉贤称,“植树不仅是种下一棵树苗,更是种下责任与传承,还有对未来的希望。”
在种树活动中收获满满
现场,在南山植物园科普人员王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穿过长长的石阶,行走在山林之间,来到植树目的地。

“春季气温比较稳定,水分充足,这个时候植树,可以更好地让植物根系进行恢复。”王老师介绍,要想种好一棵树苗,也有许多条件和要求。比如,每个地方的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景观都不一样,需要选择适宜这个地方的树苗来进行栽植,树木才能长得更茂盛,而且还要对它进行定期施肥、培土、除草,毕竟“三分种七分养”。
“一棵小树苗长大,需要多久的时间呢?”有同学问。王老师解释,每个树种的生长期各不相同,灌木之类的树,会长得快一些;乔木会长得相对慢一点。
“今年,我们种植的树苗是楠木。它是一种防火植物,也属于乔木类。三四年的时间,它可能会长几米高。”王老师还现场传授了同学们树苗栽种的流程和技巧。
如栽种树的时候,首先是选植物。要选择没有病虫害,健壮的植物;挖坑的时候,要根据树苗的情况进行挖坑,树坑直径需比树根或土球大1/3,深度应根据树根的深度定,一般比原树根的深度多出20—30厘米即可。比如树根的深度是20厘米,挖40—50厘米即可。控制好坑的距离,不要过密,防止树苗长大后阳光不充足。同时,还要记得清除坑内石块、煤渣等杂物,保持土壤疏松。
“树苗放进树坑的时候,手握树干下半部分,将树苗放置在坑的中部,尽量保证树干垂直,再将泥土回填到坑里。”王老师强调,回填的土要分两次填,第一次埋到一半,把它踩实。踩好了之后,再把土给填满再踩。最后,再浇上足够多的水。
培训结束后,大家分好组,拿上工具,开始了植树行动。

“你来扶好树苗,我来填土。”植树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动作熟练,有的动作生涩。有同学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种树,非常兴奋,自己也学习到了很多种树的方法,可谓收获满满。他们认为,种植中,给树苗填土最难,力度没把握好,踩得太实了,怕树苗的水分吸收不好;踩得不实吧,又怕它被风吹歪。好在,现场有重庆市城市提升志愿服务总队的志愿者们帮忙,同学们的树也栽种得比较顺利。
绿色的种子正在少年心中发芽

现场中,有同学告诉记者,通过植树,让自己与大自然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也知道了一片片绿林来之不易,他们愿意当好环境的守护者,为人类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与大家一起创建更好的未来。
也有同学说:“我觉得种一棵树最大的意义在于,见证它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中向上生长,从纤细幼苗长成参天巨木,待枝叶繁茂时,它就会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还会美化周边环境,给天地带来蓬勃生机。”

“我要和小树一起成长,假以时日,长成一棵让人仰望的参天大树。”南岸区弹子石小学校刘婕老师称,环保不仅是一次活动,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是一个习惯、一种方式,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加深同学们对绿色环保的意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未来”的深刻含义。刘婕老师也希望,通过大手牵小手,能有更多的家庭,加入绿色环保的行列当中来,一起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