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
最近,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就《湖南省关于精准划定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书信、可发电子邮件,也可打电话、发传真,时间截至今年5月18日。(4月24日长沙晚报网)
新的政策出台前,先听听群众看法和想法,这种做法值得肯定,说明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民意。毕竟,政策要落地,关键得让老百姓买账。
秸秆这事,说小不小,一头连着蓝天白云,一头系着农民生计。现在湖南要对此进行精准管理,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怎么精准?光靠专家“纸上谈兵”不行,更得听听当事人农民兄弟怎么说。
秸秆不烧,怎么处理最省事?配套补贴能否跟上?限烧区报备流程会不会太复杂?这些问题的答案,农民兄弟心里最有数。政府开门纳谏,正是要把这些“土办法”“真需求”装进政策篮子。让群众参与政策制定,既能避免“拍脑袋”决策的不周到之处,又能增进执法对象的理解,减少执行阻力。
多听群众声音,能让政策更精准、更接地气。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秸秆产生量和利用方式存在差异,群众对秸秆禁烧、限烧的看法和建议也不尽相同。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政策制定者可以掌握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从而使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一些地区,农民有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如用作养殖饲料、生物能源等,政策可以给予鼓励和支持;而在另一些地区,秸秆利用渠道有限,政策则需提供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当然,征求意见不能一味坐等,还应多下去调研,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熟悉秸秆处理的现状,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根据所采纳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调整优化政策细节,以达到理想效果。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不宜蜻蜓点水或一阵风。从划定禁烧区的科学论证,到执行中的矛盾化解,再到后期的效果评估,公众都应全程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既守住“蓝天白云”的生态底线,又保住“稻谷飘香”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