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沈阳,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变身巨型“农业秀场”。这里不仅有沉甸甸的粮食,更有着令人拍案叫绝的奇思妙想——搓澡巾藏进杂粮盲盒,上海方言印上东北米袋,全谷物蛋糕也成了香饽饽。
盲盒里澡堂文化混搭杂粮
“来唠点家乡嗑呗!”农文商旅(辽宁)品牌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健的吆喝,瞬间把观众拽进东北炕头的热乎氛围。他手里托着的“开嗑儿”盲盒礼包,堪称本届粮食交易大会的“脑洞之王”。打开盒子,两罐地道杂粮旁,放着一双东北大花袜或一个灵魂搓澡巾!“抽到啥全凭手气,咱东北的豪爽都在盲盒里!”孙健笑着说。
这波“土潮混搭”吸引了很多年轻人,“95后”“05后”游客拎着“开嗑儿”礼盒满场晃悠,仿佛挎着最时髦的街头潮包。
她把东北粮做出文艺范
展馆另一隅,一款“上海昵称”杂粮礼盒引发围观。精致石库门图案下,八袋杂粮贴着“阿爸”“姆妈”“爷叔”“乖囡”的沪语标签。设计者竟是一位辽宁姑娘——万仓浩创始人李巍。这位曾经的舞蹈教师,如今把艺术细胞全用在了粮食产业上。
“东北粮也能很文艺!”李巍指着礼盒介绍。她返乡创业的故事如同现实版《繁花》:脱下舞鞋扎进黑土地,把3000亩玉米田种成欧盟有机标准,“万仓浩玉米糁”获得“辽宁好粮油”认证。从舞台到粮仓,她用脚尖旋转出绿色农业的华尔兹。如今这份“上海昵称”礼盒,正通过米其林餐厅端上高端餐桌——谁说东北老铁不懂浪漫?
全谷物蛋糕香溢全场
国家粮科院的展台前排起试吃长龙,全谷物馒头、青稞点心、糙米自热饭香气四溢。“胚乳、胚芽、种皮一个不少才叫真全谷物!”一位研究员拿起一块金黄油润的全麦蛋糕说,“挤压改性和生物发酵技术,专治粗糙口感!”
精米精面出粉率仅65%-75%,而全谷物面粉高达98%,相当于白捡万亩“无形良田”。当科技为粗粮披上美味外衣,健康与味蕾终于握手言和。逛展大爷咬了口全谷物烧麦直竖大拇指:“这劲儿,比白面还暄乎!”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