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石榴花开满庭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社区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10:39:00    

8月5日,固原巷社区宁夏湾巷45号院新修建的凉亭里,推车里小朋友开心的笑脸。(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家住天山区吉顺路北社区的居民迪丽努尔·买买提江(中)收到了社区送来的《民族团结故事集》,这里收录了她和好姐妹何海英的故事。(资料图片)

7月12日,在固原巷社区,小朋友们在话剧课堂学习体验当“提线木偶”。 (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记者王丽娜)8月10日下午,走进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孩子们在新建的游乐设施上嬉戏,老人们坐在树下的休闲廊亭里打牌休憩,连猫咪都舒展身体,躺在廊亭高处闭目养神。

“老旧小区改造后,我们住的楼房焕然一新,里里外外大变样。休闲设施多了,停车方便了,现在楼上楼下的邻居们经常聚在院子里自发组织邻里节呢。”家住固原巷社区民心小区的居民阿布来提·吐尔逊说。

记者走访时发现,社区党组织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把社区打造成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烂绽放。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工作重心下沉,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固原巷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团结大家庭。一直以来,社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用心耕耘基层治理,聚焦老旧小区改造、“一老一小”等群众需求,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社区星光老年合唱团的一员,70岁的李丽敏每周有三天都会来到社区合唱室和伙伴们一同排练。即便没有排练安排,她也喜欢去社区活动室转转,与邻居聊聊家常。

社区对老人的关怀,体现在细微之处。300余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理发室、理疗室等六大功能室,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可以享受到按摩、泡脚、针灸等服务。家庭医生还会为独居老人提供体检和健康指导。

“我们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实现了路面硬化2000多平方米,增加了80余个停车位,还增设了6处居民休闲区,为大家提供了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邻里相处平台。”固原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文说,“接下来,社区将积极推进居民关注的适老化改造工作,继续征求各族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详细制定社区民生实事计划,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红旗社区包装厂小区是一个始建于上世纪的老旧小区,部分内部道路因年久失修,出现多处坑洼、破损。每逢雨雪天气,路面泥泞积水,严重影响居民日常出行安全和生活便利,群众改造呼声强烈。

今年,红旗社区党组织把小区道路硬化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清单,为该小区精心铺设了总面积363平方米的崭新道路,将昔日困扰居民的“烦心路”转变为平坦畅通的“舒心路”。

在青年路街道红山路南社区,卫生巷9号院曾因下水主管道坡度不够、居民与商户共用管道等问题,频繁发生下水堵塞,影响商户和住户的正常生活与经营。

天山区政协委员陈星宇召集街道政协委员深入一线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投入专项经费4万元,对该院落下水主管道进行改造。

“新铺设的下水道管径更大、材质更优,排水能力显著提升。”红山路南社区党委书记张建新说,“彻底解决了卫生巷9号院48户居民的下水管道堵塞问题。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

提升服务效能 推进守望相助

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这个夏天,家住天山区吉顺路北社区的迪丽努尔·买买提江收到了社区送来的《民族团结故事集》。她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记录着她与好姐姐何海英的点点滴滴。

姐妹俩的感情,正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在基层的生动体现。8年前,一场车祸让迪丽努尔·买买提江身体落下残疾。社区干部何海英在入户走访时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她结为亲戚。自此,两人便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姐妹”。

吉顺路北社区拥有6000多名居民,多年来已形成互帮互助、邻里团结的良好氛围。社区也先后荣获“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称号。

五年前,开餐饮店的麦麦吐逊·吾布力卡斯木搬进了位于碱泉街道碱泉东社区的诚盛花园小区。当他得知楼下邻居谷连军身患疾病无法外出,日常生活由年迈的父亲照料时,便时常上门帮忙。

“逢年过节他都会来我们家看看,我们虽然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但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谷连军说。

前不久,社区举办百家宴活动,麦麦吐逊·吾布力卡斯木积极参与,现场为300多位居民做了拿手的抓饭,还即兴弹唱为大家助兴。

在乌鲁木齐市,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社区比比皆是,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温馨上演。

在天山区赛马场街道榆园路社区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话邻里情”故事分享会上,居民们对邻居刘浩存和马秀梅有了更深的了解,并纷纷为他们的行为点赞。

刘浩存是一方雅居小区18号楼的居民。年轻时是理发师的他,退休后在家照顾孙子。闲暇之余,他经常帮邻居理发,特别是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总是带着专业工具上门服务,大家都亲切地称他“理发师老刘”。

和刘浩存一样,居民马秀梅也是热心人。她经常帮助独居老人珠玛汗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

“有一次我的右手受伤了不能做饭,马大姐知道后,每天做好饭给我送过来。她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珠玛汗说。

增强文化认同 共筑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

这些殷殷嘱托,让社区群众感受到来自党中央的亲切关怀。

“横平竖直写汉字,一撇一捺学做人,就像法律条文一样,严谨中藏着温度。”8月7日,大湾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墨香四溢。一场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中级人民法院工作队共同开展的少儿书法课热闹开讲,十余名辖区小朋友在笔墨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悄然种下“知法懂礼”的种子。

这场特殊的书法课,不仅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收获了快乐,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知礼、守法、向上”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前不久,榆园路北社区开展了“聆听红色故事弘扬八一精神”活动,邀请3位退役军人、退休老党员与十余名青少年齐聚一堂,共同追忆峥嵘岁月,畅谈家国情怀。

退役老兵张固丰率先发言,他讲述了在部队执行任务时的感人故事。当说到战友们顶着零下30℃的严寒坚守阵地时,现场不少青少年都红了眼眶。

“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更要学习爷爷奶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14岁的李铭新感慨道。

榆园路北社区党委书记赵强说:“这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社区将继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年,解放北路街道广场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人民广场东南角打造了露天“广场文化角”。每逢傍晚,广场上热闹非凡。8月8日晚,“一起唱来一起舞”民族团结一家亲群众融情活动在此热闹上演,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自广场文化角打造以来,已开展了百余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有京腔队带来的传统戏曲表演,也有孩子们喜爱的诗歌朗诵等。”广场社区党总支书记聂聪介绍,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展示各族群众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靓丽窗口。